close

自上回在林家花園看弘宛然布袋戲團演出「豬八戒招親」之台語好好聽之後,開始對傳統藝術文化,多了些興趣。

↑最新一代的金光布袋戲戲偶,跟國王企鵝差不多高唷!

板橋435藝文特區在10、11月有布袋戲表演活動,讓民眾更了解及認識傳統藝術文化,還特別規劃了以布袋戲為主題的展覽以及演出,今兒(10/14)在枋橋大戲院是由「諸羅山布袋戲團」為大家帶來的「呂洞賓傳奇」。

諸羅山布袋戲團成立於民國71年,活躍於海內外,積極開發表演空間,更著重於掌中戲的傳承,每年還有辦布袋戲研習活動(我覺這好有趣!),推廣與發揚布袋戲藝術,也走遍海外,讓國際偶戲界認識台灣,也帶領戲迷們享受布袋戲所帶來的樂趣與魅力。



這尊就是時下最夯的金光布袋戲偶,可看出身材已超出用手掌操控的地步,所以需要另外用竹竿幫忙,在袖子裡動手動腳,哈~戲偶經過咱們面前時,小唯想起了上回看的法國機器偶劇團表演的那隻大螃蟹(行走時要7,8個大人用竹竿撐住),一直狂喊,布袋戲跟大螃蟹一樣吔,我有看到阿伯在動竹竿喔!(不簡單,居然還記得)


↑左邊那位就是很厲害的主持人阿公,原來所有的配音都是出自他那張嘴哩~

先講一下這位阿公,我好佩服他,他前一句才用正常的口吻當主持人,後一句立馬變成〝怪老子〞的聲音在跟主持人對話,而且講的台語,也是超好聽的,然後完全沒有錯亂的情況,感覺就是二個人在對話,很猛!!

阿公說,布袋戲至今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,第一代真的是掌中戲,size只有8吋9,臉部沒辦法作表情;第二代稍稍大一點,尺寸是8吋12長高了點,比較能有複雜的動作,而且臉上的彩粧也更為豐富。

演變到最新一代的是金光布袋戲,不但size像國王企鵝那麼高,嘴巴也可以開合,服裝跟聲光效果也是超水準。現場還用布偶表演轉盤子、射箭、甚至是四川變臉等等的特技,大家都拍手叫好啊~

這次演出的內容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收服海中蛟龍的片段故事,雖然台語還是聽不太懂,但是我們看台上的布偶咻過來咻過去的,也覺得津津有味。



節目最後,主持人阿公還出了十道題目讓大家搶答,答對的朋友可以獲得「金光布袋戲」戲偶照片的電話簿當成紀念(聽說外面沒得買了)。

阿公問:「有沒有人記得布袋戲是誰發明的?」阿公看我抱起小唯便點名我們回答,答案是:「明朝末年的梁炳麟先生」將將~完全正確。開玩笑,媽媽可是有金頭腦的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唯小麻 的頭像
    唯小麻

    瘋狂小噗窩~有伴兒,才不怕孤單

    唯小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